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,而作为“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”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,更是家喻户晓的典型。近日,记者实地走访了小岗村,想看看当初的“老典型”如今又有怎样的新谋划、新发展。
7月25日,记者来到了凤阳县,穿过刻有“小岗村”三个大字的门楼,就行驶在了宽阔的“希望大道”上,两侧绿油油的麦田和成排连栋的乡间别墅,让人目不暇接。
到达小岗村村委后,记者见到了凤阳县委常委、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。李锦柱很健谈,刚落座不久他就谈起了自己来到小岗村后这里的改变:“小岗村的发展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,这些年的实践证明,发展无止境,改革无穷期,改革‘改’来乡村振兴新气象。”
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
40多年前,小岗村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,18位村民悄悄摁下红手印,此后,这里的农民实现了“填饱肚子”的朴素愿望。他们拼上身家性命干的事,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。
40多年来,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,小岗村从未止步。小岗村从2016年就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“三变”改革,近年来还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,村民从“户户包田”实现了对村集体资产的“人人持股”。
李锦柱说:“2023年,村集体收入1420万元,人均可支配34900元。除此之外,村民还可以在村里或附近打工挣钱,开办农家乐。”
尝到甜头的小岗村越来越相信改革的作用。近年来,小岗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,一产做优,通过全域高标准农田治理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;二产做强,打造小岗产业园,着力发展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;三产做旺,推动红色旅游、农文旅、教育培训和农村电商齐头并进。“小岗村会持续改革下去,要做‘老典型’、‘新模板’。”李锦柱说道。
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
在小岗村,记者采访到了当年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之一严金昌,如今80多岁高龄的他精神头十足,2008年他将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,和家人在小岗村开了一家饭店。他告诉记者,他的孙子们大学毕业后都有了各自的工作,“年轻人现在都有自己的事情干,土地经营权必然要流转出去,流转给种植大户或者外来的种植企业,以前我们搞‘大包干’属于改革,如今搞‘土地流转’也是改革……”
从当年的“大包干”到如今村民持股,40多年来,小岗村的改革之路从未停歇。相信小岗村民们改革的道路会越走越远,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